类别 | | |
| | Ÿ 所有呼叫和联络的事件记录能力; Ÿ 事件分级和分类,包括事件分配到组和人; Ÿ 能够看到事件的发起人; Ÿ 基于紧急度和影响度的事件优先级定义; Ÿ 事件与配置项关联; Ÿ 事件记录信息包含(配置项、联络者及临时联络人姓名、部门、电话号码); Ÿ 工单来源信息记录; Ÿ 事件信息记录中显示SLA,如解决时间要求; Ÿ 事件包含简短和完整描述字段; Ÿ 事件状态定义; Ÿ 事件历史记录; Ÿ 在违反SLA时候,事件自动升级,如逾期未处理; Ÿ 事件自动解决和关闭,如类似事件自动解决; Ÿ 事件与问题、变更关联; Ÿ 事件能自动匹配解决方案; Ÿ 事件可以添加文档、音视频等附件。 |
| | Ÿ 问题类型定义; Ÿ 记录问题信息; Ÿ 问题具备简短和完整描述字段; Ÿ 问题处理方式定义; Ÿ 问题状态定义; Ÿ 问题历史记录; Ÿ 问题与事件、变更关联; Ÿ 问题可以添加附件描述信息; Ÿ 可以通过问题记录自动关联知识。 |
| | Ÿ 资产配置项的基本信息记录,包括类型、基本属性、供应商、发票、序列号、使用有效期等; Ÿ 配置项之间能关联; Ÿ 配置项变更的版本记录; Ÿ 配置项与合同关联。 |
| | a) 能够记录一个变更请求(FRC); b) 变更能够分配到组和人; c) 能够记录变更的所有者; d) 变更优先级定义; e) 变更关联到配置项; f) 每个RFC都有一个简短和完整描述字段; g) 变更状态定义; h) 变更历史记录; i) 变更关联到事件、问题; |
| | Ÿ 可按照组织、人员、配置项、优先级等制定服务级别; Ÿ 可根据服务级别建立服务目录; Ÿ 能够将服务级别协议和事件、问题、变更,以及发布相关联。 |
| | Ÿ 基于登录的ID,限制对功能模块、数据等的访问权限; Ÿ 具备设定密码有效期等密码安全支持; Ÿ 最大失败登录次数限制; Ÿ 允许删除用户账号。 |
| | Ÿ 能够报告由事件、问题和变更产生的反馈; Ÿ 报告有关服务级别协议的能力,如服务级别响应程度; Ÿ 报告IT相关的成本信息; |
| | Ÿ 流程流转自动通知责任人; Ÿ 流程中角色授权和委托; Ÿ 工作流进度跟踪; Ÿ 流程监督及报告; Ÿ 自定义新的工作流程,如企业内部的审批流程。 |
| | Ÿ 能够向客户自动发邮件进行满意度调查; Ÿ 能够与CTI进行集成; Ÿ 能够与短信进行集成; Ÿ 能够与网络监控系统进行集成; Ÿ 能够与单点登录进行集成; Ÿ 能够与数据库进行集成; Ÿ 能够导入、导出数据,如批量导入资产、人员数据等; Ÿ 能提供部分源代码供二次开发使用。 |
| | | |
| a) 根据自身业务定位和能力,策划运行维护服务对象的服务内容与要求,并形成服务目录; | | 支持根据业务需求创建服务目录,如针对用户不同部门创建针对性服务项目。 |
b) 依据服务目录策划如何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 | |
c) 对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进行规划,建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 | |
d) 策划如何管理、审核并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内部审核评估机制。 | | |
| | | |
| | |
c) 按照服务能力要求,实施管理活动并记录,确保服务能力管理和服务过程实施可追溯,服务结果可计量或可评估; | | |
| | |
| a) 定期评审服务过程及相关管理体系,以确保服务能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 | |
| | |
| | |
| | | |
| | |
| | |
d)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改进措施,制定服务能力改进计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确定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在运行维护服务中所必备的能力; | | |
b) 要求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具备从事相关运行维护服务的资格; | | |
| | |
| a) 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应具备所从事运行维护服务活动的经验; | | |
b) 供方应具备一定的从事运行维护服务活动的经验; | | |
| | |
b) 主持或参与运行维护服务项目的项目数量、项目金额、项目规模以及在项目中的角色作用等。 | | |
| a) 监控工具对运行维护服务对象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监控,评估可能导致运行维护服务对象故障的因素; | | 系统支持与常用监控工具无缝集成,通过捕捉设备异常信号自动生成事件工单。 |
b) 过程管理工具按照商定的服务级别协议管理运行维护服务的交付过程,过程管理工具宜包括日常运维管理、记录、测量、监督和评估等功能; | | |
c) 专用工具能够根据服务要求配备安全工具和用于特殊要求的工具。 | | |
| a) 供方应设置专门的沟通渠道作为与需方的联络点,沟通渠道可以是热线电话、传真、网站、电子邮箱等; | | 系统整合集成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实现IT部门与用户的唯一联络点。 |
| | 设定服务台接线员或一线运维工程师负责服务请求的处理,同时支持工单的继续转派; |
c) 供方应针对沟通渠道建立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包括服务请求的接收、记录、跟踪和反馈等机制,以及日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 | 支持服务响应、处理、反馈等机制及对IT工程师的工作量统计。 |
| 备件出入库管理:能够对入库备件进行标识,规范备件的使用和核销,备件物品的帐务管理; | | |
| a) 组织应针对常见问题的描述、分析和解决方法建立知识库; | | |
| | |
| | |
| | |
e) 组织应针对知识管理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进行知识生命周期管理。 | | |
| a) 根据业务和市场分析,制定研发规划,包括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应用、技术储备等; | | |
| | |
| | |
| | | 能够与第三方监控工具实现集成从而捕捉设备异常信号,实现故障实时响应处理。 |
| | |
| | | |
| | |
| | |
| | | 系统支持根据客户服务合同制定服务目录及定义SLA。 |
| | |
c) 根据需方的考核评估要求,建立SLA考核自评估机制,包括SLA完成情况、达成率; | | |
| | |
| a) 与事件管理过程一致的流程,包括事件受理、分类和初步支持、调查和诊断、解决、进展监控与跟踪、关闭等流程; | | 支持对事件处理方式包括记录、分派、升级、调查、解决、关闭、重开。 |
| | |
| | |
| | |
e) 事件解决评估机制,包括事件解决率、事件平均解决时间等。 | | |
| a) 与问题管理过程一致的流程,包括问题建立、分类、调查和诊断、解决、错误评估、关闭等流程; | | 支持对问题处理方式包括记录、分派、升级、调查、解决、关闭。 |
b) 问题分类管理机制,包括问题的影响范围、重要程度、紧急程度并确定优先级; | | |
| | |
d) 问题解决评估机制,包括问题解决率、问题平均解决时间等。 | | |
| a) 建立与变更管理过程一致的流程,包括请求、评估、审核、实施、确认和回顾等环节; | | |
| | |
c) 对变更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未经批准变更数量及占比、不同类型的变更数量及占比、不成功的变更数量及占比、取消的变更数量及占比、变更关联的配置数。 | | |
| | | |
b) 对发布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发布成功率、发布及时率、是否更新配置管理数据库等。 | | |
| | | |